企业文化

新洋百岁老人家有好儿媳 孝老爱幼传承好家风——记新洋城东居委会退休职工周萍先进事迹
2018-11-16 11:14
作者:
邱玲娜
在新洋,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,今年103岁高龄,是新洋农场最长寿的老人,却耳聪目明,能吃能喝,最喜山芋、土豆类蔬菜,走路速度比六十多岁的人还快,她就是家住新洋农场城东居委会的姚大姐老人。左邻右舍拉起家常时经常夸老人身体好,每当这时,老太太就高兴地说:“这得亏我有个好媳妇,要不是她,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。”
这个让老人赞不绝口的媳妇名叫周萍,今年也是61岁的花甲老人了,但她从未觉得自己老,自从36年前嫁过来后,她几十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着婆婆,关爱子孙,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百事孝为先、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,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。
俏媳妇进门伺候瘫痪婆婆
姚大姐44岁那年才有了一个儿子,也就是周萍的丈夫刘湘林,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,姚大姐是疼在心上,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成人成家,自己的身体也差不多垮了。所以,36年前,年仅26岁的周萍嫁到刘家时,姚大姐已经67岁,瘫痪在床了,别人的婆婆还是壮劳力,可自己的婆婆已经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了,搁谁身上谁都会埋怨,可年轻的周萍没有一句怨言,她对婆婆说:“妈,您放心,以后您就是我亲妈,您有什么需要只管唤我。”
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,夫妻俩白天上班,下班后主动给老人弄吃弄喝,老人偏食,只喜欢吃山芋、土豆,家里常年不断,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,周琴还把这两样蔬菜变换法子做,土豆烧肉、土豆鸡块、山芋稀饭等等,尽管老人依旧不能下床,但气色却越来越好了。婚后第二年,周琴怀孕了,十个月后,刘家唯一的孙子出世了,听着大胖孙子有力的哭声,姚大姐激动极了:“我要抱孙子,我要带他出去玩。”在巨大的惊喜下,她竟真的下地了,慢慢地可以出门走路了。
丈夫外出打工,她独自挑起家庭重担
1996年,孩子上初中了,可原来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刘湘林却在企业改制后下岗了,为了生计,他决定去贵阳打工,临走前,周萍对他说:“你就放心出去吧,家里就交给我,没事!”
谁知这一走就是近二十年,直到近两年才回来。这二十年里,除了逢年过节,刘湘林基本都不在家,一家老小的重担全压在周萍的身上。十几岁的男孩正是最叛逆的时候,周萍怕儿子犯错,在学校外租了房子,放学后严格管束,一刻不敢松懈。在她的严格要求下,儿子考进了广东一所大学,后又在大学里参了军,参军后继续学习考入军校,毕业后进入家乡司法单位上班。说起儿子,老刘直说孩子的教育全是老婆的功劳。
二老卧床,她一人精心伺候
儿子这边,周萍费了苦心,家里的两位老人,她也尽心尽力照顾。2010年正月,周萍98岁身体一直健康的公公突然中风了,可老刘外出打工,儿子在军校学习,周萍一时慌了,幸好邻居经过,看到了,给她叫了辆三轮车,到了医院,她二话不说,背起老人直往病房楼跑,一百来斤的女子愣是把一百三四十斤的老人背到了三楼的病房,把医生都看愣了。但老人毕竟上了年纪,就此瘫痪了。吃穿都不愁,拉撒怎么办呢?家里又没有男人,婆婆95岁也需要人照顾,想到公公健康时那么爱干净,一周都要去浴室洗一次澡,她咬了咬牙,对着已经没有意识的公公说:“爸,湘林不在家,我就是您亲闺女,每个人都会老,我照顾您是应该的。”过了几日,浴室管理员看老人好久不来特地跑他们家,看到周萍正给老人换尿不湿,问人知道是儿媳后直竖大拇指。
祸不单行,公公瘫痪后,婆婆姚大姐出门溜达时又摔了一跤,骨裂了,二老都瘫痪在床了,说起那段经历,周萍说:“那时候真苦,为了便于照顾他们,我在他们卧室摆了两张床,一南一北,两头跑,老太还好点,自己会吃,老爹什么都不知道了,吃饭都要喂,我自己吃丑吃坏没事,不能苦了他们二老。”尽管她精心照料下,老太的腿很快养好了,可老爹还是去世了。
婆婆迷糊,二次走丢她全力寻回
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姚老太越来越迷糊,一睁眼就要出门去玩,记性好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,一犯迷糊,就爱把垃圾往家捡,更厉害时,找不到回家的路,有认识人看到时就把她带回家,但有两次,她走丢了,把大伙都吓得够呛。
一次是2014年9月的一天,老太太白天出去玩,到了夜里还没有回来。老刘还在贵阳,六神无主的周萍只得求助居委会,接到求助后,城东居委会主任带人赶了过来,一边报警一边发动居民组长和自愿者扩大范围排查寻找,大家帮忙一直找到夜里12点,觉得不好意思的周萍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先回家,并安慰他们派出所也在寻找。其实她心里着急极了,她说当时就想早点找到就能多一点生机,这么大岁数的人过一夜身体也不知道吃不吃得消,她让家里人谁都不允许走,继续连夜找,功夫不负有心人,早上五六点时,周萍接到了邻镇派出所的电话,好心人已经把老人送到派出所了。还有一次是2016年4月,老太太也是走丢了10多个小时,幸亏居委会帮忙,最终在织带厂后黄沙河岸边找到了浑身湿透奄奄一息的老人。
双重角色,她是好奶奶更是好闺女
如今的周萍,比以前更忙了,因为她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。考虑家里两代单传,国家计划生育放开了,她就动员儿子生二胎,并一手承包了带孩子的重任,现在孙子、孙女都在县城上学,夫妻俩一个在县里照顾孙子,一个在家伺候老太。后来刘湘林找了农场环卫所绿化工作,白天没人伺候老人,周萍不放心,于是她每天早上送完孙子孙女上学后,就骑电瓶车回农场,到了晚上孩子要放学了再赶回去,几年来风雨无阻,她说幸亏黄沙港大桥通了,现在骑电瓶车半小时就能到县城了。
刘家一家的收入并不高,老刘打零工和周萍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不到4000元,但周萍却舍得给老太买保健品,她拿起毛巾给老太擦了把脸,又拿起桌上的钙片,笑着说:“我每天都哄她吃一片,什么都图,平安就好。”正在旁边做饭的刘湘林说:“我老婆真没的说,真不容易,嫁给我一天没过好日子,把我妈、我儿子、我孙子都照顾得这么好,她自己爸现在身体又不好,还要她照顾。”说起父亲,周萍的眼眶红了,她81岁的父亲刚检查出来得了食道癌,还是晚期,其他几个姊妹都离得远,也靠她每天过去照顾,她说:“我们做子女的,什么都不图,只要老人平安就好。”这是她第二次说“平安就好”。
人们常说婆媳难处,但周萍36年来如一日真心真意尊敬、孝顺着婆婆,用言行举止践行了百事孝为先的真谛。现在的刘家,四世同堂,其乐融融,愿老寿星的身体一直康健,愿他们一家能平安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