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新洋:一抹“志愿红”浇灌大片“文明花”
2021-11-15 15:14
作者:
今年以来,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促使志愿者活动更具活力,疫情防控、环境整治、居家养老、扶贫帮困等工作现场,总能出现的那一抹“志愿红”成了新洋街头巷尾的鲜明底色。为巩固文明创建成果,新洋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,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、环保意识、健康意识和文明素养,有序投入到文明形象建设中来,为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添加了一抹红色力量。
冲在一线,展现“红色力量”
“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常态化,一轮轮的摸底排查、信息核实、上门走访都离不开志愿者的鼎力相助,尤其是8月初组织开展的5100多人的全民核酸检测演练,志愿者成为了工作衔接的重要纽带,”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徐中兵介绍,“经过党史学习教育,如今的志愿者更像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,凝聚起了一股‘红色力量’。”
始终冲锋在“战疫”一线的志愿者,在生态环境提升中也成为了中坚力量。播绿绘蓝图,染翠写春意。今年植树节前夕,200名志愿者充分发扬“老黄牛”精神,分工协作、齐心协力,历时2个小时植树3000余棵,新栽种的树苗亭亭玉立,在春风的吹拂下焕发出盎然生机,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以支部、部门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们在党委成员的挂钩带领下,拿起铁锹、扛起扫帚奔赴杂乱的绿化带、卫生死角开展大清扫活动,在党员们的率先垂范下,附近的居民也纷纷拿起自家的工具加入其中,清理后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。
尤其是今年水稻收割前夕。本该是万里蓝天白云、放眼金色稻田、机车忙不停息的喜人丰收场景,却被连续性的雨水大风天气生生打乱了“三秋”的抢收节奏。268名党员群众志愿者接到党委一声令下,第一时间冲锋在“站扶”工作前线。顶着大风大雨,在一片倒伏的稻田里,或弯着腰,或半蹲半跪,或席地而坐捆扎水稻。汗水、雨水、泥水湿了脸庞和衣裳,却始终没有熄灭支援农业生产的信念。新洋全体党员志愿者在农业生产开局不利的形势下,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破难题争先锋的干劲,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,为“三秋”工作全胜打下坚实基础。
走街串巷,做好“文明宣传”
“奶奶,城西居委会那边正在给狗接种狂犬疫苗,您带上您家的狗去那边登记,工作人员会给你安排妥当的……”6月下旬,志愿者们走村入户一家一家地通知养犬家庭接种狂犬疫苗。为倡导居民文明养犬,新洋还出台了《养犬管理工作实施意见》,通过广播、电视、微信公众号多个平台发出倡议,志愿者更是走街串巷通知到位,要求养犬人始终做到主动使用束犬链牵领、为宠物清理粪便,带领宠物避让小孩、老人、孕妇等特殊群体等。如今,文明养犬成为了新洋人的共识。
在“燃气安全宣传活动”“防范电信网络诈骗”等活动中,也总能够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。“孙奶奶,在家烧饭的时候,用燃气一定要注意及时关好阀门,千万不能出现漏气。”“李爹爹,不管电话和短信,一旦涉及到转账,就要提高警惕啊!”一句句温暖的提醒,一句句贴心的警示,构筑起了安全有序的生活秩序。
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到文明宣传工作中,充分借助广播、流动宣传车等平台的同时,深入大街小巷,走村入户进行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、文明餐饮、交通安全、环境整治、文明拆违等等。疫情期间,积极参与“敲门行动”、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等重大行动,并24小时不间断在卡口、路口、小区轮值,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真心服务,凝聚“前进动力”
“扶贫助困”“居家养老”是新洋两大志愿服务品牌,为弱势群体撑起了“保障伞”,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“前进动力。”
“我们都是农场的孩子,十分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不易,当我们为学费发愁、为艰难的求学路伤神时,是农场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,我们眼眶里满含感激的泪水,一定不负重望,扬起风帆乘风破浪!”在金秋助学仪式上,受助学生代表陆陈婵的一番肺腑之言,令在场的每一位眼眶湿润。今年,公司党委决定进一步提高助学金标准,给20名学生共发放“金秋助学金”125000元,其中5名中学生4000元/人,15名大学生7000元/人,一路护航孩子们的艰难求学路。
疫情期间,在党委的号召下,农场公司、新洋分公司、社区在职职工以及爱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纷纷响应,开通了疫苗接种“爱心专车”成功解决了6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的疫苗接种问题。“我和老伴年纪都大了,腿脚不方便,平时很少出门,现在农场组织专车接送我们去打疫苗,服务特别周到,感谢农场党委!”当天完成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的余鸿元老人说到。志愿者们用私家车免费护送行动不便的老人,并全程陪同,在接种留观后,又将老人们安全护送到家。活动当天,7辆“爱心专车”免费接送老年人29趟78人次,受到了职工居民的一致好评。
“志愿红”是扶贫帮困途中一双温暖的手,是环境整治路上一双勤劳的手,是疫情防控线上一双坚毅的手,更是文明创建路上的一面旗帜、一道风景、一个品牌,时刻引领着人们向善向好向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