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

新洋之路
2018-08-10 11:37
作者:
胡亚芬
在黄海之滨射阳县境内的江苏省新洋农场有限公司,这里曾经是大片的盐碱地,经过60多年的建设,这里已建设成为远看是林园,近看是花园,细看是乐园的现代化国有农垦企业。
拓荒:盐碱荒滩变成米粮川
1952冬,新洋的创业者们响应党的号召,告别繁华的城市,在朔风凛冽,雪花飞舞的寒冬腊月,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黄海之滨、黄沙河畔,一把大锹一把锄,A字草棚作住房,喝咸水、吃盐蒿、睡地床,在今天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,拓荒者们,以“敢叫日月换新天”的雄心壮志,与天斗,与地斗,用双手和双肩,以最简单的劳动工具,高强度的劳动,围垦造田,开荒建场。经过新洋几代人承星履草、披荆斩棘,昔日盐碱滩,今日米粮川,全场6万亩耕地,块块是良田,亩亩出高产,粮食单产过一吨,总产超亿斤。农业实现了条田化、林网化、水利化、机械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和产业化,高产稳产农田和林网覆盖率均达100%。
改革:吹响发展集结号
1979年,新洋在全国农垦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并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经营机制,家庭联产承包、家庭农场、双重承包、家庭农场联合体、农业公司,直到农场控股、合资种田、统一管理、按股收益、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模拟股份制的农业经营新体制,集约化经营、规模化生产、机械化作业、科学化种植。近年来,大力发展高效农业,在药材、蔬菜、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上求发展,通过园区示范带动,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。新洋大踏步地迈进农业现代化的行列,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“现代农业示范场”、“农机标准化示范场”、“全国粮食生产县”、“全国绿化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改革开放40年来,是新洋工业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,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,形成了以服装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组成的工业体系,生产的羽绒服、电子元件、柴油机、汽车连杆、化工产品、大米、面粉、冻鸭、食用油、皮棉等几十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新洋还走出农场,到南京、深圳创办工厂, 到俄罗斯、赞比亚创办了贸易公司和农场。
创新:“战略转型”打造新增长极
新洋在创新道路上不懈探索奋进。新洋每一重大发展跨越,都离不开审时度势的“战略转型”。2007年以来,新洋掀起了二次创业的热潮,通过合资、合作等方式,通过资本运作、资产经营,大力发展受益型招商引资,盘活美尔姿品牌,与广西银河合作办公司,有效提高农场国有经济的关联度。农场建设轻工业园区、服装产业园区、高效种植示范园区等,引导项目建设向园区集中,形成机械、服装、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“四大”产业集群。
近年来,农场高开提档第三产业,完美演绎破茧化蝶的传奇。江苏农垦肿瘤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,完成业务收入2038万元,较上年增长10%以上,水电中心四项业务实现总收入过千万元,均超历史最好水平。
由此,新洋形成了农业现代化、工业规模化、产业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,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、农业主导型向二三产齐头并进、单一国有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。
和谐:发展为民惠及千家万户
民生与发展相辅相成,解决好民生问题,就是最好的发展成果。
立足这一理念,新洋着力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、危旧房改造、饮水工程、卫生、环境和扶贫帮困等民生项目建设,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。农场道路硬化、亮化、美化已实现100%。
注重人本关怀,构建和谐农场。新洋着力建设广场文化、节日文化和高雅文化,弘扬新洋改革开放成果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。近期开展的“读书月”演讲大赛、书法摄影作品展和歌曲比赛等活动,更让职工一展风采。而以学习会议室、图书阅览室、文化活动室“三室”为代表的文化园地,以“电视、报纸、信息网”为代表的宣传阵地,寓学习、工作于日常生活中,成为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平台。
图为美丽的新洋城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