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

南京好市民潘寿亮
2019-05-22 11:54
作者:
胡正行
近年来潘寿守亮在南京火了,他在志愿者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,荣获第十六届“南京好市民”荣誉称号。
潘寿守亮原是新洋织带厂的厂长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新洋织带厂改制后,潘守亮离职另谋职业,2007年定居南京,成为南京新市民,2016年光荣退休。退休后的潘守亮主动请缨,成为南京雨花区的一名志愿者,工作地点位于紫荆花路的雨花台中学。
雨花台中学,在每天早晚接送学生的高峰,接踵而来的人流、车流把与之通连的花神大道、雨花大道都堵得水泄不通。长期以来,为了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,各部门一直通力协作,但收效甚微。街道和社区积极应对问题,多管齐下,试行新的常态管理机制——由社区志愿者定人定岗疏导交通,实施属地化精细管理。 潘寿亮作为花神庙社区的优秀志愿者,欣然领命,成为交通劝导队的队长。
“请问你家孩子几点放学,晚的往后排。”“这么重的电瓶车你一个女同志怎么搬得动,我来我来。”“这位师傅,你看大家都是来接送小孩的,这样停车后面的就进不来,相互理解下好吗?”“电瓶车统一车头朝外,方便接孩子离开。”……这些话潘守亮每天不厌其烦地要对学校门口的家长说上百遍。昔日乱停车现象在潘寿亮的努力下得到了改观。接孩子的轿车靠边停在道路一侧。上百辆电瓶车统一头朝外在马路边一字儿排开。潘寿亮用自己的耐心和恒心,换来了家长的理解。同时经过事实证明,家长觉得潘寿亮的这个方法的确方便他人也方便了自己,雨花台中学门口的交通环境变得有序又安全,家长既认同又感谢,渐渐养成了自觉按序停车的好习惯。如今很多家长见到潘寿亮,都会笑脸相迎,主动打招呼,开玩笑地说“老哥,你看我今天停得没问题吧!”每每这时,潘寿亮都会咧咧嘴,竖起一个大拇指。
潘寿亮在雨花台中学门口虽然每天共计工作3个小时,但却是早上6:30-7:30、下午5:00-6:00和晚上8:00-9:00三个时间段。放在一般家庭,不是在锻炼,吃早、晚饭,就是在陪家人活动、散步。但他却穿着红马甲、手摇小红旗站在马路上。刮风下雨、寒来暑往从不离岗。
潘寿亮不仅认真疏导交通,还心系孩子们。他随身挎包里放着五六把雨伞,遇到下雨天哪位家长忘了带伞,他就主动撑伞送孩子上车;对于下雨天没带伞的孩子,他还会把伞借给孩子;有时突然下雨,他宁可自己淋雨,也要把伞借给孩子用。很多孩子现在上学放学在校门口看到潘寿亮,都会亲切地喊道:“爷爷您好!”
潘寿亮认真细致,注意观察,在值班过程中,他发现经常有出租车送客到校门口,因为没有钱找零而耽误时间,进而影响交通。于是他身上常备零钱,方便搭出租车来的学生付钱。有一次看见一个孩子脚扭伤了,从此以后,潘寿亮的包里就备着膏药、创可贴,以备孩子不时之需。
因为学校不让随便进,有时遇到送外卖的小哥赶时间,或者老师、学生不能及时出来取外卖,潘寿亮就临时帮忙把外卖放好,方便了老师、学生和快递小哥。
发生在潘寿亮身上的点点滴滴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,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,却是平凡中的伟大。这位60多岁的老同志,;他不求回报,不图名利,在志愿者的岗位上默默耕耘,以朴素的情怀播撒关爱的种子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志愿者的光荣使命。
潘守亮的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誉,经市民推荐和组委会评选,潘守亮荣获第十六届“南京好市民”荣誉称号。对潘守亮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“潘寿亮是花神庙社区派到雨花台中学的众多交通文明志愿者之一。每天学生上学、下午放学和晚自习放学3个时段,潘寿亮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学校门口疏导交通,从不离岗。”